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作为”——乌兰察布书写欠薪治理新答卷

发布时间: 2025-09-19 12:59
【字体大小: 】    

    截至目前,乌兰察布市欠薪线索办结率达97.97%,未发生因重大欠薪引发的群体性、极端性事件,劳动用工环境持续优化。这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乌兰察布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将保障劳动者薪资权益作为重大民生任务,推动治理欠薪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从“分散处置”转向“齐抓共管”的工作思路转变。

    从“分散接诉”到“三统一管”凝聚欠薪治理协同合力

    “过去投诉欠薪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,现在不管通过哪个渠道反映,都会汇总到一个平台,处理进度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这是最近在乌兰察布市某建筑工地施工的王勇的切身感受,正是当地欠薪线索处置机制升级的生动写照。

    今年6月以来,乌兰察布市按照自治区要求,全面启用“全区欠薪线索处办系统”,创新构建“统一归集、统一转办、统一督办”的“三统一”工作机制,实现“入口集中、流程规范、责任明确”。在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正式施行后,更是将“三统一”“三管三必须”等实践成果以法规形式固化,明确行业主管、人社、发改等部门职责边界,推动欠薪治理从“事后追讨”向“源头预防”纵深推进。

    截至目前,全市欠薪线索处办平台已归集线索3063条,办结3001条,办结率达97.97%;向住建、市场、文旅等18个行业部门转交线索800条,办结率96.25%。针对未办结的线索,乌兰察布市严格执行“1 5 15 15”办结时限要求,对认领不及时、处置进展慢的旗县市区和行业部门,直接纳入党委监督贯通协调平台督促跟进,确保“每条线索有人管、每件诉求有着落”,真正实现了“线索清、底数明、处置快”。

   从“人工监管”到“智慧预警”构建项目防控动态屏障

    “项目有没有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?保证金交了吗?现在打开预警平台一看就清楚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挨个跑工地核查。”该市人社局劳动监察科刘军指着“工程建设领域工资预警系统”介绍道。

    今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创新,全力推动“科技 监管”深度融合,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口径纳入工资预警监控平台,实现“应录尽录、动态监管”。目前,已有1130个项目被纳入监管范围,涵盖住建、电力等重点领域,项目录入率达100%,真正做到了监管无死角。在2024年机构改革后,乌兰察布市创新成立维权服务小组,采取“点对点”下沉模式,直接进驻各旗县市区开展靶向性指导服务,实现工作职能平稳过渡。

    同时,严格落实自治区编委会《关于进一步理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工作力量的通知》要求,推动各旗县市区全部完成维权服务中心组建,同步增加人员编制、配齐专业队伍,构建起“市级统筹指导、旗县具体落实”的三级维权服务体系,全面夯实欠薪治理工作基础。今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创新推行“四函一单”工作机制,严格落实“双驻双查”机制,推动人社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驻点检查279次,向属地及相关单位下达工作函301份,全市累计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168份,作出行政处罚4起,将6家欠薪严重、配合不力的企业列入劳动保障失信“黑名单”实施联合惩戒,2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企业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,有效形成“不敢欠、不能欠、不想欠”的强大震慑,实现了从“人工监管”到“智慧预警”打造动态项目防控新模式。

   从“全面整治”到“精准发力”发挥国企项目示范引领作用

    “以前总担心工资拖欠,今年不一样了!政府项目实行人工费用预拨制,每月初工资就直接打到专用账户,到点准能领到钱。”乌兰察布市某政府投资项目工人赵伟杰拿着工资条,脸上满是踏实。

    2025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将政府、国企项目作为欠薪治理的核心抓手,印发专项整治方案,成立人社、发改、国资委牵头的工作专班,先后召开13次专题会议推进落实。组织多部门对房地产、“三北”防护林、市政工程等领域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将354个项目纳入重点监管。针对“一金三制”落实不到位问题,建立“一项目一台账、一问题一措施”,整改问题229个,清零31个项目的64个督办问题;查处欠薪案件69起,为78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923.3万元,带动工程建设领域用工规范度提升。

   从“广泛宣导”到“效能提升”夯实欠薪治理保障根基

    “以前总担心维权无门,现在工地上都贴着乌兰‘薪’码,扫码就能反映问题,还有干部驻点调解,心里踏实多了!”在乌兰察布市一处市政工程项目工地,农民工李文龙拿着刚领到的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宣传手册说道。

    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、筑牢执法维权“前沿阵地”,乌兰察布市以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施行为重要抓手,坚持“线上 线下”相结合,积极引导劳动者了解政策。线下组织多部门深入63个工程项目、企业开展“点对点”宣讲,在30个广场、招聘会设置咨询台,通过面对面解读政策并发放2.2万余份宣传材料;线上依托九游会j9官方网站官网、公众号、新媒体平台发布32条解读视频,覆盖2.5万余人次。同时,上线“乌兰‘薪’码”线索平台并在在建项目张贴、借助商超电子屏推广,选派骨干进驻联合接访大厅及矛盾调解中心推动纠纷源头化解,定期开展培训,提升执法人员专业能力,构建起“宣导-受理-处置”全流程机制。

附件文档:
     
来源: 内蒙古日报
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作为”——乌兰察布书写欠薪治理新答卷-j9国际站登录

发布时间:2025-09-19
来源:内蒙古日报

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作为”——乌兰察布书写欠薪治理新答卷,     截至目前,乌兰察布市欠薪线索办结率达97.97%,未发生因重大欠薪引发的群体性、极端性事件,劳动用工环境持续优化。这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乌兰察布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将保障劳动者薪资权益作为重大民生任务,推动治理欠薪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从“分散处置”转向“齐抓共管”的工作思路转变。    从“分散接诉”到“三统一管”凝聚欠薪治理协同合力    “过去投诉欠薪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,现在不管通过哪个渠道反映,都会汇总到一个平台,处理进度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这是最近在乌兰察布市某建筑工地施工的王勇的切身感受,正是当地欠薪线索处置机制升级的生动写照。    今年6月以来,乌兰察布市按照自治区要求,全面启用“全区欠薪线索处办系统”,创新构建“统一归集、统一转办、统一督办”的“三统一”工作机制,实现“入口集中、流程规范、责任明确”。在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正式施行后,更是将“三统一”“三管三必须”等实践成果以法规形式固化,明确行业主管、人社、发改等部门职责边界,推动欠薪治理从“事后追讨”向“源头预防”纵深推进。    截至目前,全市欠薪线索处办平台已归集线索3063条,办结3001条,办结率达97.97%;向住建、市场、文旅等18个行业部门转交线索800条,办结率96.25%。针对未办结的线索,乌兰察布市严格执行“1 5 15 15”办结时限要求,对认领不及时、处置进展慢的旗县市区和行业部门,直接纳入党委监督贯通协调平台督促跟进,确保“每条线索有人管、每件诉求有着落”,真正实现了“线索清、底数明、处置快”。    从“人工监管”到“智慧预警”构建项目防控动态屏障    “项目有没有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?保证金交了吗?现在打开预警平台一看就清楚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挨个跑工地核查。”该市人社局劳动监察科刘军指着“工程建设领域工资预警系统”介绍道。    今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创新,全力推动“科技 监管”深度融合,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口径纳入工资预警监控平台,实现“应录尽录、动态监管”。目前,已有1130个项目被纳入监管范围,涵盖住建、电力等重点领域,项目录入率达100%,真正做到了监管无死角。在2024年机构改革后,乌兰察布市创新成立维权服务小组,采取“点对点”下沉模式,直接进驻各旗县市区开展靶向性指导服务,实现工作职能平稳过渡。    同时,严格落实自治区编委会《关于进一步理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工作力量的通知》要求,推动各旗县市区全部完成维权服务中心组建,同步增加人员编制、配齐专业队伍,构建起“市级统筹指导、旗县具体落实”的三级维权服务体系,全面夯实欠薪治理工作基础。今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创新推行“四函一单”工作机制,严格落实“双驻双查”机制,推动人社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驻点检查279次,向属地及相关单位下达工作函301份,全市累计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168份,作出行政处罚4起,将6家欠薪严重、配合不力的企业列入劳动保障失信“黑名单”实施联合惩戒,2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企业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,有效形成“不敢欠、不能欠、不想欠”的强大震慑,实现了从“人工监管”到“智慧预警”打造动态项目防控新模式。    从“全面整治”到“精准发力”发挥国企项目示范引领作用    “以前总担心工资拖欠,今年不一样了!政府项目实行人工费用预拨制,每月初工资就直接打到专用账户,到点准能领到钱。”乌兰察布市某政府投资项目工人赵伟杰拿着工资条,脸上满是踏实。    2025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将政府、国企项目作为欠薪治理的核心抓手,印发专项整治方案,成立人社、发改、国资委牵头的工作专班,先后召开13次专题会议推进落实。组织多部门对房地产、“三北”防护林、市政工程等领域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将354个项目纳入重点监管。针对“一金三制”落实不到位问题,建立“一项目一台账、一问题一措施”,整改问题229个,清零31个项目的64个督办问题;查处欠薪案件69起,为78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923.3万元,带动工程建设领域用工规范度提升。    从“广泛宣导”到“效能提升”夯实欠薪治理保障根基    “以前总担心维权无门,现在工地上都贴着乌兰‘薪’码,扫码就能反映问题,还有干部驻点调解,心里踏实多了!”在乌兰察布市一处市政工程项目工地,农民工李文龙拿着刚领到的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宣传手册说道。    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、筑牢执法维权“前沿阵地”,乌兰察布市以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施行为重要抓手,坚持“线上 线下”相结合,积极引导劳动者了解政策。线下组织多部门深入63个工程项目、企业开展“点对点”宣讲,在30个广场、招聘会设置咨询台,通过面对面解读政策并发放2.2万余份宣传材料;线上依托九游会j9官方网站官网、公众号、新媒体平台发布32条解读视频,覆盖2.5万余人次。同时,上线“乌兰‘薪’码”线索平台并在在建项目张贴、借助商超电子屏推广,选派骨干进驻联合接访大厅及矛盾调解中心推动纠纷源头化解,定期开展培训,提升执法人员专业能力,构建起“宣导-受理-处置”全流程机制。

    截至目前,乌兰察布市欠薪线索办结率达97.97%,未发生因重大欠薪引发的群体性、极端性事件,劳动用工环境持续优化。这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乌兰察布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将保障劳动者薪资权益作为重大民生任务,推动治理欠薪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从“分散处置”转向“齐抓共管”的工作思路转变。

    从“分散接诉”到“三统一管”凝聚欠薪治理协同合力

    “过去投诉欠薪可能要跑好几个部门,现在不管通过哪个渠道反映,都会汇总到一个平台,处理进度看得见、摸得着。”这是最近在乌兰察布市某建筑工地施工的王勇的切身感受,正是当地欠薪线索处置机制升级的生动写照。

    今年6月以来,乌兰察布市按照自治区要求,全面启用“全区欠薪线索处办系统”,创新构建“统一归集、统一转办、统一督办”的“三统一”工作机制,实现“入口集中、流程规范、责任明确”。在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正式施行后,更是将“三统一”“三管三必须”等实践成果以法规形式固化,明确行业主管、人社、发改等部门职责边界,推动欠薪治理从“事后追讨”向“源头预防”纵深推进。

    截至目前,全市欠薪线索处办平台已归集线索3063条,办结3001条,办结率达97.97%;向住建、市场、文旅等18个行业部门转交线索800条,办结率96.25%。针对未办结的线索,乌兰察布市严格执行“1 5 15 15”办结时限要求,对认领不及时、处置进展慢的旗县市区和行业部门,直接纳入党委监督贯通协调平台督促跟进,确保“每条线索有人管、每件诉求有着落”,真正实现了“线索清、底数明、处置快”。

   从“人工监管”到“智慧预警”构建项目防控动态屏障

    “项目有没有落实农民工工资专户?保证金交了吗?现在打开预警平台一看就清楚,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挨个跑工地核查。”该市人社局劳动监察科刘军指着“工程建设领域工资预警系统”介绍道。

    今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创新,全力推动“科技 监管”深度融合,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口径纳入工资预警监控平台,实现“应录尽录、动态监管”。目前,已有1130个项目被纳入监管范围,涵盖住建、电力等重点领域,项目录入率达100%,真正做到了监管无死角。在2024年机构改革后,乌兰察布市创新成立维权服务小组,采取“点对点”下沉模式,直接进驻各旗县市区开展靶向性指导服务,实现工作职能平稳过渡。

    同时,严格落实自治区编委会《关于进一步理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工作力量的通知》要求,推动各旗县市区全部完成维权服务中心组建,同步增加人员编制、配齐专业队伍,构建起“市级统筹指导、旗县具体落实”的三级维权服务体系,全面夯实欠薪治理工作基础。今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创新推行“四函一单”工作机制,严格落实“双驻双查”机制,推动人社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驻点检查279次,向属地及相关单位下达工作函301份,全市累计下达责令改正决定书168份,作出行政处罚4起,将6家欠薪严重、配合不力的企业列入劳动保障失信“黑名单”实施联合惩戒,2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企业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,有效形成“不敢欠、不能欠、不想欠”的强大震慑,实现了从“人工监管”到“智慧预警”打造动态项目防控新模式。

   从“全面整治”到“精准发力”发挥国企项目示范引领作用

    “以前总担心工资拖欠,今年不一样了!政府项目实行人工费用预拨制,每月初工资就直接打到专用账户,到点准能领到钱。”乌兰察布市某政府投资项目工人赵伟杰拿着工资条,脸上满是踏实。

    2025年以来,乌兰察布市将政府、国企项目作为欠薪治理的核心抓手,印发专项整治方案,成立人社、发改、国资委牵头的工作专班,先后召开13次专题会议推进落实。组织多部门对房地产、“三北”防护林、市政工程等领域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将354个项目纳入重点监管。针对“一金三制”落实不到位问题,建立“一项目一台账、一问题一措施”,整改问题229个,清零31个项目的64个督办问题;查处欠薪案件69起,为787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923.3万元,带动工程建设领域用工规范度提升。

   从“广泛宣导”到“效能提升”夯实欠薪治理保障根基

    “以前总担心维权无门,现在工地上都贴着乌兰‘薪’码,扫码就能反映问题,还有干部驻点调解,心里踏实多了!”在乌兰察布市一处市政工程项目工地,农民工李文龙拿着刚领到的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宣传手册说道。

    为切实打通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、筑牢执法维权“前沿阵地”,乌兰察布市以《内蒙古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施行为重要抓手,坚持“线上 线下”相结合,积极引导劳动者了解政策。线下组织多部门深入63个工程项目、企业开展“点对点”宣讲,在30个广场、招聘会设置咨询台,通过面对面解读政策并发放2.2万余份宣传材料;线上依托九游会j9官方网站官网、公众号、新媒体平台发布32条解读视频,覆盖2.5万余人次。同时,上线“乌兰‘薪’码”线索平台并在在建项目张贴、借助商超电子屏推广,选派骨干进驻联合接访大厅及矛盾调解中心推动纠纷源头化解,定期开展培训,提升执法人员专业能力,构建起“宣导-受理-处置”全流程机制。

网站地图